模具是一種比較特別的產品。嚴厲的說它應隸屬于工裝、夾具之類。雖說制造業中的如汽車、船泊、機床等等都有其制造規范,但也作為工裝類的模具,卻沒有一致的制造規范。
現在模架及頂針、推管、水嘴等模具零配件盡管已綷-完成了規范化,可供咱們選擇運用,但對模具零、部件怎么給定一個合理的、正確的尺度則是一個比較難以解決的問題。
這是因為模具是一種比較特別性質的產品所決議了的。模具零、部件幾許形狀千姿百態,尺度也不盡一致,一起模具零、部件的尺度受限制的要素也許多,假定咱們要出產一個同一尺度的產品,因為運用了不同的成型材料,不同的進料方式,澆口的位置,乃至澆口的大小都會導致模具零、部件的尺度紛歧樣。出于上述診-因,咱們在設計時怎么給定一個合理的模具零、部件的尺度,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我在對許多注塑件進行檢測時發現,有些設計人員或者是模具的制造、出產人員給定的模具零、部件尺度極不合理,乃至說是非常錯誤的;對公役的給定其概念也非常模糊;導致了產品的尺度出現了問題,然后使模具返修,試模(送樣)、檢測等作業重復進行,造成了很大的糟蹋。
在我國機械制造業中除紡織機械外,基本上選用的都是基孔制。這是因為孔的加工相對來說要難于軸,所以以孔為基準,用軸來匹配是比較符合實際的。一起也可以減小作業(加工)量,降低出產成本。所以在已頒布的國家規范中在一定的尺度范圍內給出了孔和軸合作公役的尺度。但咱們發現:在模具零、部件制造時很難施行和得以應用,也便是說咱們在制造一個模具零、部件時無法按國家規范所擬定的孔和軸合作公役尺度給定模具零、部件尺度和公役。
假定咱們要制造一個尺度為200mm×200mm×85mm這樣一個鑲塊。原則上這樣一個鑲塊應視作為軸;參照現行的國家規范咱們選取了G6的合作。其公役值為?-0.015。那么這個鑲塊的上限尺度為:200mm×200mm×85mm,下限為:199.985mm×199.985mm×84.988mm。假設咱們做到了以上所要求的尺度,200mm×200mm×85mm的下限即:199.985mm×199.985mm×84.988mm,按照規范,這個零件是合格的。而與其相匹配的孔咱們取G6的公役。其公役值為0.044。則這個孔的上限為:200.044mm×200.044mm×85.034mm。下限為:200mm×200mm×85mm。如果咱們將這個孔的尺度做到它的上限200.044mm×200.044mm×85.034mm。按照選定的規范,這個尺度也是合格的。現在咱們先不去考慮它的幾許形狀是否符合要求,但咱們發現;當“軸”的尺度在下限時,“孔”的尺度在上限時,以上二個幾許體之間存在著0.059的空隙(其平均值為單邊0.03),假定咱們運用的成型材料為PP,而PP料的溢邊值是0.02,那么這個空隙就可能會發生“飛邊”,然后滿意不了要求;況且受到各種困素的影響,而這個理論上的單邊0.03的空隙在實際上是無法均衡取得的,這就使得咱們在實際操作上帶來一系列問題;首先咱們怎么給定名義尺度;如果咱們給這個鑲塊和與其合作的孔都給定為200×200×85,這便是咱們通常所說的“零配零”,但咱們大家都知道;實際上這是很難做到的,即使做到了也紛歧定能適用。這是因為零、部件除了名義尺度的精確外,還有一個幾許形狀的問題。
我所通常看到的零件圖或者是3D造型所提供的數據,多數是“零配零”的尺度。實際上這是不正確、不合理的。